歐陽金雨
  這幾天,捨身救人的河南小伙殷曉非引發了一場集體感動。
  是什麼樣的力量,令殷曉非不計後果地奮身一躍?同伴忽有良的一句話似乎揭示了答案,忽說:“我們經常在外面跑,如果見死不救,心裡會很不痛快,也會愧疚得慌。”對,“愧疚得慌”,就是這四個字,它把生命提高到最有價值的地位——鮮活的生命就在那裡,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她消失。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,是一切真、善、美的根本。
  尊重生命,護佑生命,這樣的生命意識不僅給墜河女子帶來生的希望,更激發著全社會的向善力量。這樣的生命意識,於當下尤其有著強烈的現實意義。如果能多一些對生命的熱愛,事件中的花季少女就不會輕易地選擇輕生;如果能多一份對生命的敬畏,“招遠血案”或許能避免。多一份對生命的責任,我們的社會就能更加和諧,才有美好未來。
  幾十年前,陶行知先生在《中國的人命》中寫道,只有等到人命貴於財富,人命貴於安樂,人命貴於名譽,人命貴於權貴,人命貴於一切時,中國才站得起來。80多年後,在殷曉非用愛營救生命的感動中,在素不相識的人們敬畏生命的愛的接力中,我們再次咀嚼這句話,感受到一股洶涌的前行力量。  (原標題:一個人, 激發起社會的向善力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q16dqwt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